找到相关内容5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佛学思潮泛论

    印度十七年,虚心好学,旁搜博探,成为印度大乘唯识宗的集大成者。他的学说,将印度大小乘的佛学理论融会起来,著成《会宗论》、《制恶见论》(此二论已佚亡),后又编著《成唯识论》,在佛学成就方面超过了他的老师...,整理编著成《成唯识论》,成为印度大乘唯识宗的集大成者。回国后,他又将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,通过讲授、译经等途径,加以传播,是唐代唯识宗的开山祖师。他的弟子窥基(公元632-682年),据他的基本观点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269606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

    能进入此定呢?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:有些经纶说可以,另一些却说不可以;大乘唯识宗等都认为修菩萨道者绝对不能进入灭尽定,因为能进入此定者出定后没有烦恼,过去的“业因”没有烦恼为“缘”引发,就再也不来三界...,连定境都消失了。但是第六识还有非常细微的作用,但是他不知道,乃至他有第七、第八的心识在作用。   南传佛教中,认为我们只有六个心识,当一个人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,第六识还有很微细的作用,就是大乘...

    妙音一叶

    |止观|定慧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20588294.html
  • 佛教教义与环境哲学

    有各种缘起说,如小乘的“业感缘起”,大乘唯识宗的“阿赖耶缘起”,《大乘起信论》的“如来藏缘起”等等。“法界缘起”之不同于其他的缘起说,在于它不是由无明、烦恼所引起的生灭流转的缘起(如上说诸缘起),而是...在释迦牟尼一生的说教和小乘、大乘的经典著作中,均未曾表达到他和他的弟子们对环境问题有何看法和主张。其原因很简单,即在那个时代,环境还未出现过什么问题。环境开始出现问题,直到演成严重的生态危机,都是在...

    李耀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640734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

    没有我执。所以只有佛、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。  至于大菩萨是否也能进入此定呢?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:有些经纶说可以,另一些却说不可以;大乘唯识宗等都认为修菩萨道者绝对不能进入灭尽定,因为能...认为我们只有六个心识,当一个人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,第六识还有很微细的作用,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识。一般上这很微细的第六识心执著第八识称为第七识--恒行的心识。  进入四禅定者,只是降服眼、耳、鼻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1.html
  • 中观宗关于“安立业果”与“名言中许有外境”的问题

    非常多,很难到得圆满的解答。于是有“阿赖耶识”的说法,从这些难题中被提出来了。  大乘唯识宗,也是为了安立业果的问题,才根据解深密经等几部大乘经的意旨,承认在第六意识之外另有第七未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。...这就比前两家的说法圆满得多了。  对于经部的种子的说法,大乘宗派多数同意(除佛护、月称等少数中观师)。但对于种子的寄存处,却又发生了问题。试问这业的种子若熏在色身上由色身保存,那么死时舍此色身,岂不把...

    法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845553.html
  •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

    ,是说不单没有五 蕴之上的自我,甚至连五蕴的诸法也都是无实我,无实体。这种思想亦叫「单是空」与大乘佛教的「缘起空」不同。3、有空中道论:大乘唯识宗的主张。从「有」的立场看世界万物,说三种自性,再从... 佛教的世界观  世界如何而成?世界究竟为何物?佛教至少有三个解释,第一是承受印度向来的传说「须弥山」说,第二和第三是小乘与大乘佛教的「缘起论」与「实相论」。  一、须弥山说:  佛教也跟着印度原有...

    龚天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5946829.html
  • “唯识观行”与思惟结构之改造

    唯识观行”与思惟结构的改造  以大乘唯识宗“唯识五位”的修道系统来看,“唯识观行”属其中之“加行位”。五位中,“资粮位”属福德与智能之修集,然此修集仍属于“散心位”,易生退怯;为使行者远离种种妄想分别,...“唯识观行”与思惟结构之改造  作者简介:孔祥玲,1967年10月生,女,祖籍山东曲府,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博士,现为山东大学宗教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后,主要研究印度大乘佛教之初期唯识学部分。  ...

    孔祥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349730.html
  • 佛教类研究刊印的藏文古籍目录

    教派广论》,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年8月整理出版,全书分13章,第一章为总论;第二至七章破斥古印度六种外道的见解;第八、九章讲佛教小乘的有部和经部两部的见解;第十章讲大乘唯识宗的见解;第十一章讲大乘中...1984年7月整理出版,本书由大译师贵曲珠据梵、汉文本译成藏文,共十二卷,五一品,以问答形式讲述了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事迹。青海民族出版社整理的《般若八千颂》,青海民族出版社1985年8月整理出版,本书是大乘...

    阿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3654282.html
  • 各种禅定的差别

    也没有我执。所以只有佛、阿罗汉和三果圣人有能力进入灭尽定。  至于大菩萨是否也能进入此定呢?根据经典有两种说法:有些经纶说可以,另一些却说不可以;大乘唯识宗等都认为修菩萨道者绝对不能进入灭尽定,因为能...中,认为我们只有六个心识,当一个人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后,第六识还有很微细的作用,就是大乘佛教中所指的第七识。一般上这很微细的第六识心执著第八识称为第七识--恒行的心识。  进入四禅定者,只是降服眼、耳...

    广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655738.html
  • 音心不二论——仿僧肇笔意

    心脏那样的肉团心,而是指远离对象仍具有思量(缘虑)之作用者,系相对于色(物质)、身(肉体)而言。其内涵复杂,在大乘唯识宗,心指第八阿赖耶识,含有积集之义,乃诸法产生之根本体,故亦称集起心,即阿赖耶识蓄积...,法无定性,难以认识把  握,故假名号以说之。 《大乘义章》所谓诸法无名,假与施名,故曰假名。废名论法,法如幻化,非有非无,亦非非有,亦非非无,无一定相可以自别。以名呼法,法随名转,方有种种诸法差别,...

    听 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870117.html